杨振宁与陕西的学术渊源

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巨星陨落,光芒永在。

杨振宁曾多次来陕参与学术交流、举行高水平学术报告、开展讲座,激励青年学子刻苦学习、坚持科技创新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在陕西乃至整个西部的发展。

据记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已故西北大学教授侯伯宇与杨振宁、李政道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

侯伯宇学生、西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杨文力表示,杨振宁与学校有着极深的渊源,友谊与合作自他1972年7月12日首次来校访问后,跨越了半个多世纪。“杨振宁先生为西北大学物理学学科打开了一扇通往国际前沿的窗口。1980年,杨振宁亲自邀请侯伯宇赴美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合作研究。随后,侯伯宇老师便创立了大名鼎鼎的‘侯氏理论’。”杨文力介绍,在杨振宁的倡导和带领下,侯伯宇和学校的王佩教授团队深入研究了有效相互作用反常项等前沿课题,其成果与国际进展并驾齐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1年7月19日,杨振宁又一次前往西北大学,与学校物理系教师、高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座谈围绕青年人如何选择研究方向、目前中国急需要怎样的人、如何学英语等主题展开,体现了他对陕西科教事业发展和青年一代成长的深切关怀。

“惊悉杨振宁先生逝世的噩耗,西北大学物理学院全体师生深感悲痛与不舍。这位被誉为 ‘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用百年人生为人类文明书写了不朽篇章。他的逝世是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我院全体师生将永远铭记他的卓越贡献、深邃思想与深情厚谊。”杨文力说,“我也将带领学院一代代物理学师生,以杨振宁先生为标杆,深耕基础研究、培育拔尖人才,践行他对中国科学界的期许。”

2000年9月,杨振宁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并一直关心、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受聘仪式上,学校为杨振宁颁发了聘书并佩戴西安交通大学校徽。杨振宁肯定了西安交通大学在百年发展过程中为国家作出的成绩,并鼓励交大人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上,杨振宁应邀作报告,与大家畅谈创新与科教。

在报告中,杨振宁表示,创新精神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功莫大焉!可以预见:更新的事物将会层出不穷,人类的生产力还将大大提高,自然科学将更加蓬勃发展。谈及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今后30年的发展,杨振宁勾画出大致轮廓:

──“全球化”将继续发展,其方向不可逆转。这也是近20年来全球呈现出的一个大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以下面三项工业为龙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生物工程。

──“学术”的定义将有显著变化,专业将越来越多、越分越细。由于人口数量激增、人类消费能力提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许多新的知识,同时也将产生许多新投资和新专业。

──教育体制将会及时改变,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杨振宁先生不仅是教科书中的名字,更是引领我前行的精神灯塔。他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让我惊叹于物理学的简洁与深邃,宇称不守恒定律更启示我要勇于挑战权威。”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2024级硕士生王钰婷说,“作为青年学子,在深耕科研的年纪,我会以杨振宁先生为榜样,在粒子物理的海洋中持续探索,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为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来源:群众新闻 记者 郭诗梦 西安交通大学供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简讯 > 正文

怀念旧版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