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由我校科技处、科协主办,物理学院、现代物理所、光子所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一千九百三十四讲在长安校区举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刘杰教授应邀来校,为师生做了题为“强场物理前沿”的报告。我院相关专业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刘杰教授首先讨论了2022年12月NIF激光聚变点火成功及2023年10月阿秒物理获诺奖,这两大物理学近期热点事件,并对上述事件背后涉及的基础科学问题,即强激光场物理的历史及近期发展进行梳理及评述。随后,刘杰教授向参会师生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激光辅助的IFMCF过程通过增强DT聚变截面实现μ子寿命期间多次循环聚变,石墨烯阿秒瞬态吸收谱中的新结构,石墨烯高次谐波中散焦效应的取向等研究方向的进展。
报告结束后,刘杰教授同学院师生进行深入交流。此次报告会极大地拓宽了我校师生的学术视野,使与会师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强激光场物理的历史及近年来的科研进展情况,拓展了师生们的科研思维,也进一步营造了我院浓厚的学术氛围。

刘杰教授进行讲座

会场
报告人简介:
刘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杰出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于敏数理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动力学、强场物理与激光聚变。发表SCI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