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我校科技处、科协主办,物理学院、现代物理所、光子所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一千八百零二讲在长安校区举行。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徐辛亮研究员应邀来校,为师生做了题为“Sticky bacteria are hot”的报告。我院相关专业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细菌在边界表面附近被捕获具有生物学和实际应用意义,但物理机制尚不完全明晰。徐辛亮首先介绍了其团队构建的理论模型,将由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引起空间变化的熵效应纳入其中,并证明了该效应对细菌近壁面的运动行为至关重要。该模型提供了对细菌滞留的两个无量纲参数的解析解释,即α1是热能与自推进力的比率,α2是细菌内在形状因子,模型定量的再现了实验现象,揭示了细菌“头朝下”运动形态和俯仰角与摆动角的反相关性,预测了在由{α1,α2}定义的参数空间中的“滞留区”的存在。
报告结束后,徐辛亮研究员就报告内容及相关生物物理领域与我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徐辛亮研究员的报告深入浅出,参会师生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徐辛亮研究员进行讲座
会场
报告人简介:
徐辛亮,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统计物理和软凝聚态物理,致力于探索软物质体系丰富的结构性质背后的统计物理基本规律。于200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自2014年在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体系包括活性体系、胶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