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研究员应邀做客我校“杨钟健学术讲座”系列报告第二百三十六讲,为师生作了题为“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学术报告。我校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振海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向欧阳钟灿院士赠送了“杨钟健学术讲座”纪念牌。报告会由科技处处长杨涛教授主持,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物理学院党政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听取了报告。
李振海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欧阳钟灿院士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欧阳院士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与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向欧阳院士介绍了学校和物理学科的基本情况,学校历来高度重视高水平学术讲座对于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学术交流。李振海表示学校和物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包括欧阳院士在内的众多知名学术大家的指导与帮助,希望欧阳院士能够继续关心支持西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为我校物理学科的发展把脉定向,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欧阳钟灿院士讲述了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解析推导完全依靠纸笔运算,他手工计算了81个复杂积分元素的液晶四阶张量,终于成功对液晶产生倍频效应的难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学回应,被授予清华大学第一个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在清华物理教研组工作,他在441B上计算了向量液晶性质的5阶张量——243个长长的积分公式。“这个公式表我一直带在身边,对我日后液晶、高分子非线性光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讲起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研究旅程,欧阳院士眼神里传递出的是那一代科技工作者特有的坚毅和自信。随后,欧阳院士分享了他申请到德国洪堡学者奖学金,与合作导师赫尔弗雷奇教授推导出描述细胞复杂形状的普遍曲面方程,求出只用三角函数与对数函数表达红血球细胞双凹蝶形状的解析解,这项成果被学界命名为“钟灿-赫尔弗雷奇方程”,并据此发现了半径比为根号2的面包圈环状生物膜泡。“钟灿-赫尔弗雷奇方程”将红血球细胞形状以一种极具美感的简约形式展现出来,用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教授的话说就是:“好像喝了一杯美酒!”提及这项后来加冕了各种重要学术奖项的研究成果,欧阳院士沉浸在公式推导的状态中,意犹未尽地说道:“根号2,好美!”最后,欧阳钟灿院士告诫学生,要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不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钻研的劲头都不能丢,只有真心喜欢,才会不计一时得失,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会后,欧阳钟灿院士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他表示,科研人员要具备科学的兴趣、科学的眼光和科学的精神,鼓励与会师生要敢于面对挑战,每一个困境与挑战都是一次人生机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__local/8/EC/F4/0BAE1C286236D24F90D4C1532A7_D6B915A0_406CD4.jpg)
会场
![](/__local/1/9A/62/348032859D680541D167E79FD2B_C8AB1AB2_4CCC28.jpg)
科技处处长杨涛教授主持报告会
![](/__local/4/1A/66/E7DBE92F1F2F5F45FBE6DAFC839_0C4A4ED8_A0979D.jpg)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振海致辞
![](/__local/A/E0/06/89F1535F625ED53DDF3F64FAD64_8D5E40AC_4EDA1C.jpg)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振海代表学校向欧阳钟灿院士赠送“杨钟健学术讲座”纪念牌
![](/__local/8/B5/BE/86034E8E2D07CCAA65ECF1F4114_814A41CE_643199.jpg)
物理学院院长杨文力教授主持学术报告
![](/__local/4/6D/AA/C7364162CC0362BA212C0B58762_8921603C_D98827.jpg)
![](/__local/F/A0/84/DAA3A1BD7F034CD9465E1AEDBC9_AEEF3002_47B35B.jpg)
欧阳钟灿院士作学术报告
![](/__local/1/71/E4/B09861A9307FF34BC0EBED406E0_5A9312E9_BCD70B.jpg)
交流讨论
![](/__local/8/ED/4D/E32351182510FF4EEC4B6BDF0F7_73147811_404957.jpg)
合影